实验室安全

安全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室安全 - 安全教育 - 正文

实验室安全月科普篇之生物安全

发布日期:2025-11-06

点击量:

实验室安全月科普篇之生物安全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大力发展,生物安全也成为了高校实验室安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小编来简单了解一下生物安全的相关知识吧!

一、  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

我国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 level, BSL),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生物安全一级防护水平最低,生物安全四级防护水平最高。

国际上将生物实验室按照生物安全水平分为P1Protection level 1)、P2P3P4四个等级,分别对应我国的BSL-1BSL-2BSL-3BSL-4实验室。

 

二、  病原微生物分类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不同病原微生物,不同操作内容,决定使用什么样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但需要注意: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不等同于实验室的安全等级,同时还与实验活动有关。

三、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个人防护

实验室个体防护装备是防止人员个体受到生物性危险因子伤害的器材和用品,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应穿戴与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水平相对应的个体防护装备,以保护自身免受伤害。

实验室个体防护装备按照身体部位分为呼吸防护、眼面部防护、躯干四肢防护、手部足部防护。常用的个体防护装备有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眼罩、防护面屏、一次性隔离衣、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手套、靴套、鞋套等。

                     

                     常用生物实验安全防护用具

 

进入实验室前,实验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正确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并且检查防护装备有无破损。对于手套和口罩,还需要在使用前检查装备的气密性,以判断个人防护装备是否完好,也可以通过适配度测试来判断装备与个体的佩戴适合度。

 

四、  生物安全实验室常见的安全设施

1.  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是能防止实验操作处理过程中某些含有危险性或未知性生物微粒发生气溶胶散逸的箱型空气净化负压安全装置,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将柜内空气向外抽吸,使柜内保持负压状态,通过垂直气流来保护工作人员;外界空气经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后进入安全柜内,以避免处理样品被污染;柜内的空气也需经过HEPA过滤器过滤后再排放到大气中,以保护环境。

2.  高压灭菌器

 

高压灭菌器是用比常压高的压力,把水的沸点升至100℃以上的高温,而进行液体或器具灭菌的一种高压容器,按照样式大小分为手提式高压灭菌器、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卧式高压蒸汽灭菌器等。高压蒸汽灭菌具有灭菌速度快、效果可靠、温度高、穿透力强等优点, 但如果使用不当,可导致灭菌的失败,加上该仪器本身是高压器械,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操作时一定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五、  常见事故类型及应急处置

1.刺伤、切割伤或擦伤

受伤人员应当马上脱下防护服,清洗双手和受伤部位,使用适当皮肤消毒剂进行消毒并做临时医学处理,受伤较重的要尽快到附近医院治疗。处理后要记录受伤原因和可能感染的微生物,并保留完整的医疗记录。

2.动物咬伤

先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然后用肥皂或者碘酒等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和其他临时处理,切不可用嘴吸。尽快到卫生疾控部门进行进一步的局部伤口处理,必要时需注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狂犬病疫苗。

3.误食潜在危险性物质

立即脱下受害人的防护服,将受害人送到医院进行医学处理,告知医生食入的物质以及事故发生的细节,并保留完整的医疗记录。

4.潜在危害性气溶胶释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

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同时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并张贴“禁止进入”标识,实验室人员应在负责人的指导下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保护装备对污染进行清除。任何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

5.容器破碎导致感染性物质溢出

立即使用布或纸巾覆盖受感染性物质污染或溢洒的破碎物品,然后进行收集和消毒处理,收集完成后应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整个处理过程须佩戴结实的手套,用于清理的布、纸巾和抹布等也应当放在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

6.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破裂

离心机正在运行时出现离心管可能破裂的现象,应立即关闭离心机电源。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离心管确实破裂,应立即将盖子再盖好密闭,通知实验室负责人。离心机应在实验室负责人指导下进行清理,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弃物进行处置,离心机内腔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重新使用。

 

 

 

图文整理自网络以及百度百科

请输入搜索信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