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防护用品,你用对了吗?
实验室,一个专用于实验用途的场所,是科学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我们在科研试验的同时,往往会伴随着很多潜在的隐患,比如异物冲击、溶剂灼伤、中毒等等。为了有效隔绝这些隐患,守好“最后一道防线”,做好个人防护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实验防护用品,你究竟用对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做好实验个人防护的“五部曲”
一、风险评估:实验前要基于具体的实验方案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可能会产生的危害,评估须具体到危害可能会影响到的身体部位以及危害造成的风险可接受度。
二、选择种类:在风险的可接受范围内,根据危害可能会涉及到的身体部位选择对应的个体防护装备种类。
三、选对型号:根据危害可能会造成的风险,确定最合适的选型。
四、强化维护: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并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储存。
五、废弃处理: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实验服等在使用完毕之后不得随意丢弃,需按照实验固废进行处理,严禁与生活垃圾混放。
实验室个人防护“七件套”
一、头部防护
为防御头部不受外来物体打击和其他因素危害而配备的个人防护装备。根据防护功能要求,目前主要有一般防护帽、防尘帽、防水帽、防寒帽、安全帽、防静电帽、防高温帽、防电磁辐射帽、防昆虫帽等九类产品。

二、呼吸防护
在实验时常常会有吸入的风险,因此需要专业的呼吸保护设备来保护实验人员的呼吸系统,避免受到伤害。口罩按防护功能主要分为防尘口罩和防毒口罩,按形式又可分为过滤式和隔绝式两类。
过滤式 |
自吸过滤式 |
半面罩/全面罩 |
送风过滤式 |
隔绝式 |
供气式 |
正压式/ 负压式 |
携气式 |
正压式/ 负压式 |
三、眼(面部)防护
预防烟雾、尘粒、金属火花和飞屑、热、电磁辐射、激光、化学飞溅等伤害眼睛或面部的个人防护用品称为眼面部防护用品。眼面部防护用品种类很多,根据防护功能,大致可分为防尘、防水、防冲击、防高温、防电磁辐射、防射线、防化学飞溅、防风沙、防强光九类。

四、听觉防护
防止过量的声音侵入外耳道,使人耳避免噪声的过度刺激,减少听力损失,预防由噪声对人身引起的不良影响的个体防护用品,称为听觉器官防护用品。听觉器官防护用品主要有耳塞、耳罩和防噪声头盔三大类。

五、手部防护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大部分试剂都会对人体的皮肤造成伤害,尤其是人员的手部是最直接接触试剂的,因此需要用专业的防护手套来保护手部避免伤害。不同材质的手套具有不同的保护功能。
材质 |
功能 |
棉麻手套 |
能够增强器皿与手套间的摩擦力,使得实验员更易抓握器皿,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
无粉手套 |
内层光滑不粘,替代粉末润滑,减少了粉末对环境、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 |
皮革手套 |
对冷、热、火花飞溅、磨损、割、刺穿可进行一般性防护。 |
天然橡胶 |
具有极佳的灵活性和伸展性;能抵抗酸、碱、酒精及各种稀释后的化学溶液;对未经稀释的乙醛、酮类也有较好的抵抗作用。但不耐油脂。 |
丁腈橡胶 |
能很好地抵抗碱、油污、多种溶剂、酯类、油脂及其他动物性脂肪;极佳的抗穿刺、抗磨损、抗钩破、抗切割性能。但不宜接触酮类化学品和某些有机溶剂。 |
氯丁橡胶 |
能抵抗油污、酸、腐蚀剂及多种溶剂;但抗穿刺、抗磨损、抗钩破、抗切割性能不如丁腈橡胶。 |
聚氯乙烯 |
能很好地地方酸、碱、腐蚀剂及酒精;具有很好的抗磨损、抗切割能力。但不宜接触酮类化学品及其他溶剂。 |


六、足部防护
足部防护用品是防止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和能量伤害实验人员足部的护具。按照防护功能分为防尘鞋、防水鞋、防静电鞋、防酸碱鞋、防油鞋、防烫脚鞋、防滑鞋、防刺穿鞋、电绝缘鞋等。

七、躯干防护
躯干防护用品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防护服。如灭火人员应穿阻燃服,从事酸(碱)作业人员应穿防酸(碱)工作服,易燃易爆场所应穿防静电产生的工作服等。根据防护功能,防护服分为一般防护服、防水服、防寒服、防砸背心、防毒服、阻燃服、防静电服、防高温服、防电磁辐射服、耐酸碱服、防油服、水上救生衣、防昆虫服、防风沙服等十四类产品。


(该文章图片和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