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是: 主页 -- 信息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我校在上海市高校2021年上半年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中获得优秀

发布日期:2021-07-22   点击量:

上海市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沪校分减办(2021)7号),同济大学在市教委组织的2021年上半年全市62所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中获得优秀。此次综合测评分别从领导重视、师生参与、宣传教育、经费保障、创新创造和处置方式六个方面对各个高校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考评,全市62所高校中,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11所高校获得了100分。

同济大学实行垃圾分类工作两年多来,一直致力于探索垃圾分类工作的创新方法,鼓励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优化设施设备的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一、引进两网融合

2019年7月学校全面引入两网融合“爱分类爱回收”垃圾分类项目,解决了传统废品回收体系存在的各种弊端,通过“互联网+”的全新手段,实现了垃圾分类的减量化、规范化、数据化。自投入运营以来,近20台回收机分布于校内宿舍区、教学区,为师生参与垃圾分类提供了便利,去年一年已经完成超825吨的回收量,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大幅减少了后期垃圾分类回收的压力,已经成为杨浦区坚持“三区联动,三城融合”发展理念的延伸。


二、加强宣传教育

为进一步落实垃圾分类教育,提升主题教育实效,落实实践育人要求,全校开展了一系列“垃圾分类”主题劳动教育和实践活动。在新生入学教育周,印刷了2万份垃圾分类宣传折页,发放到每一个新生手中,使新生尽快培养垃圾分类意识,掌握垃圾分类技能。

此外,还通过“青春同济”“同济大学生”等同济官方微信平台及各学院微信平台发布垃圾分类系列推送,广泛宣传垃圾分类背景与意义、各学院垃圾分类学生活动情况等,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持续宣传垃圾分类,保持校园中的垃圾分类文化氛围。

三、聘请第三方督导员

学校专门聘请了第三方督导员对我校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定期开展师生员工的全口径的垃圾分类的培训,包括讲座、会议等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此外,督导员还指导各单位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台账,记录生活垃圾种类、数量、去向等信息,与收运单位签订协议,做好交接、登记和统计工作,做到垃圾清运台账追踪溯源,真正建立了学校垃圾分类督察和反馈机制,不断提升垃圾分类实效。

 

四、鼓励学生志愿者参与

将垃圾分类志愿工作作为同学们开展第二课堂劳动实践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同学进行垃圾分类、生态文明方面的各项实践活动,在进行垃圾分类相关志愿服务之外,将学习与创新实践相结合,为垃圾分类献计献策。环境与工程学院的师生们针对教学楼的垃圾分类工作特点,制定了创新实践方案,在四平路校区和嘉定校区实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反馈。在此基础上,学校继续鼓励与支持学生们进一步将这一做法推广到图书馆,探索个性化解决方案,探索更加合理高效的垃圾分类创新模式,为建设文明校园添砖加瓦。

五、优化点位建设

通过数据测算,校区内逐步进行点位优化,撤桶并点规范设置,同时保证垃圾桶数量足够,每个点位设置投放指引牌。四平路校区由原来的52个点位优化到14个点,果壳箱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少三分之一,嘉定校区由原来的25个优化为7个点,路面的果壳箱也在逐步合理减少。

2021年,学校在生活园区建设了12个有同济特色的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点,每个投放点均配备照明、供水、网络监控等设施设备,全面覆盖学生生活园区,为满足同学们生活垃圾投放的需求提供便利和保障。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学校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方面已初见成效。我校5个校区在市教委组织的第三方测评中均被评为优秀。目前,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建立了较完善的组织架构、规范的管理流程、良好的宣传氛围及严格的督察与反馈机制,较好地做到了工作有部署、管理有规章、运行有制度、监管有保障,形成了系统规划、全校统筹、各方协同、全员参与、点面结合、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校园生活垃圾管理体系。

                                                                   (撰稿人:薛辉 顾文静)

联系方式

电话:021-65983576

E-mail:zccxx@tongji.edu.cn

Copyright@2018  同济大学版权所有  沪举报中心